2025年上半年,淮安市国资系统以强化穿透式监管为抓手,在改革深化、资产盘活、产业升级等领域持续突破,交出亮眼“期中答卷”:全市国有企业资产总额同比增长13%,实现营收227亿元、增长14%,缴纳税费36亿元……一组组亮眼数据,勾勒出淮安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的坚实轨迹。从改革攻坚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到创新监管激活资产运营效能,从服务大局赋能实体经济发展,到抢占先机培育新质生产力,淮安国资国企以“敢闯敢试、善作善成”的担当,在深化改革的浪潮中书写着“挑大梁”的时代答卷。
改革攻坚:系统性破局激活发展动能
“以前部门多、层级杂,办件事得层层汇报,光沟通协调就占了大半时间;现在职能部门精简了,原来的‘多层传达’变成了‘直接对接’,效率至少提了三成”,某市属企业工作人员兴奋地说。自淮安市国资系统开展市属企业“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管理提升专项行动以来,市属企业集团总部及二级子企业缩减部门134个,集团及二级子企业人员缩减465人,集团二级子企业班子成员职数缩减28个,以“扁平化、大部制、小总部”管理模式,推动国有企业岗位设置更加科学、人员配置更加合理。
为破解国企资产出租出售信息发布渠道单一、覆盖面窄等痛点,淮安市创新推出了“国资小仓”平台,提供资产位置、面积、实景、租金等全信息,打造国企直租直售、产权清晰、价格透明的信任体系,上线住宅、办公、商铺、厂房等多品类资产约500处,精准为供需双方“牵线搭桥”,通过市场化盘活有效缓解了群众租房、创业难题。
信用评级“淮安矩阵”逐渐成型。今年国发集团、国联城资、安东控股、翔宇集团等6户企业新获AAA主体信用评级,特别是金融发展集团及其核心子公司融资担保集团双双获评AAA,成为全省第二家、地级市首家拥有金融产业类双AAA主体信用资质的机构。至此全市已有14户企业获得AAA主体信用评级,超半数县区实现AAA“零”的突破。
服务大局:硬核担当赋能发展全局
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苏投资额和工程量最大的单体水利工程,其中淮安枢纽项目概算投资约17亿元,又是二期工程中单体投资最大的项目。淮阴水建公司的建设者们正全力推进淮安枢纽段主体施工,今年项目首个关键施工节点——京杭大运河围堰成功合龙,枢纽大围封截渗墙顺利竣工,为枢纽主体工程施工创造了关键条件,将有效筑牢淮河沿线百姓“安全屏障”。
7月25日上午,淮安港—上海洋山港河海直达集装箱航线正式首航,货轮在60个小时内抵达上海洋山港,运输时间和物流成本较以往节约超40%。凭借“淮交投·淮安港·翔宇沪航”品牌服务,淮安港1—6月份集装箱箱量29.85万标箱、同比增长11.42%,其中外贸集装箱吞吐量8.97万标箱、同比激增76.37%,持续擦亮淮安“物流成本最低”的营商环境金字招牌。
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实体经济。市融资担保集团创新业务模式,开发“微企易贷”“上市担”“设备担”等8类个性化普惠金融产品,上半年担保累计服务中小微实体企业873户次,金额19.66亿元;普惠金融产品服务小微实体企业752笔,金额11.1亿元。
创新驱动:新质生产力培育结硕果
半导体产业加速崛起。“项目预计年底前竣工,年产将达到约14.58万片12寸金凸块、2.97亿颗COG芯片、1.94亿颗COF芯片封装、24.16万片晶圆测试”,城发集团启晟微电子项目负责人正向合作方详细介绍建设情况。该项目聚焦12寸金凸块制作与芯片封测领域,深度融合前沿技术与创新理念,采用扇入型封装一站式全流程解决方案,搭载晶圆级先进封装制程技术,致力于构建高集成度、高精度的半导体封装体系,将成为淮安半导体产业链中的核心环节。
数字经济领域亮点频现。城发集团打造的“汇纺源”平台持续扩容,上半年棉花交易量突破30万吨,交易规模突破50亿元,全年贸易额预计突破百亿大关,辐射带动的千亿级棉花产业集群已初具雏形。
文旅融合焕发新活力。“苏超”赛事期间,文旅集团以“赛事IP+消费”深度融合为抓手,在漕运门打造“苏超第二现场”,每场赛事单日吸引超万名球迷,通过商圈观赛、消费联动等方式激活夏夜经济,带动餐饮、文旅、零售等消费显著增长,打造“赛事夜经济”鲜活范本。
监管赋能:穿透式监管构建新范式
“不论市属企业还是县区国企,从集团总部到三级子企业,每笔融资都能实时追溯;融资交易数据、成本超线自动预警,监管响应速度提升100%。”淮安市国资委工作人员展示的“国资竞融债管平台”已升级至3.0版本,成为淮安国企融资监管领域的“智慧大脑”。平台2025年已累计发布融资信息3317笔、4053.9亿元,已完成融资交易业务2825笔、2466亿元,实现节支22.9亿元,节支率2.81%,相关经验今年被省委改革办发文推广。淮安市还创新打造了“国有企业资产监管平台”,动态掌握全市国有企业资产状况、分布、经营等信息,实现国有资产全生命周期可追溯,进一步提升信息化监管质效。
6月份,淮安市《关于加强全市国有企业穿透式监管的若干意见(试行)》重磅出台,围绕“放的活、管得好”,通过建立一套信息化平台,以数字化手段穿透国有企业二、三级子公司生产、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实现数据穿透、流程穿透、权责穿透和风险穿透,推动国资监管效能从“表面覆盖”向“实质管控”跃升。
风劲帆满再出发,砥砺奋进正当时。站在新起点,淮安国资国企将持续深化穿透式监管,聚焦新质生产力培育,在服务大局中展现新担当,为淮安扛起“挑大梁”责任贡献更多国资国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