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林小明赴市国资委调研“国资竞融债管平台”“国有企业资产监管平台”及国企基金设立等工作。市政府副秘书长、市政府办公室主任黄克清参加调研。
2024年,为实现对我市国有企业金融债务状况的全面监测分析,市国资委以融资服务平台为基础升级打造“国资竞融债管”平台,融合事前融资计划过程管理、事后债务监测管理、事中竞争性融资交易等功能,开创了国企融资及债务管理新模式。平台全年完成融资交易2644笔,节支率达3.38%,国有企业竞争性融资“淮安经验”在全省推广。同步打造的“国有企业资产监管平台”立足资产全量化覆盖、全生命周期管理,实行资产实时录入、状态实时更新、定期统计分析,精准识别低效闲置资产,目前已完成市属企业全覆盖并向县区(园区)延伸。
林小明在调研中充分肯定了两个平台建设取得的成绩,他指出,平台创新运用信息化、数字化手段,搭建了服务国企的专门载体,有效解决了国有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和资产监管难题。市国资委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的部署要求,强化数据赋能,建立健全数据信息共享机制,进一步提升平台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要扩大“国资竞融债管平台”影响,借助政银企对接活动多渠道、全方位加大平台宣传推广力度,让更多银行和企业了解平台、用好平台。要加强“国有企业资产监管平台”部署推广,并在使用过程中加强数据穿透分析,充分借助信息化手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高资产盘活利用水平。要规范国企基金运作,坚持市场化、专业化原则优化基金布局,建立决策、监管、激励全链条机制。
下一步,市国资委将以此次调研为动力,重点推进三方面工作:一是深化“国资竞融债管平台”“国有企业资产监管平台”功能迭代,不断提高国资监管质效;二是加快“国有企业资产监管平台”推广实施,力争年内实现县区(园区)全覆盖;三是积极探索“基金+基地”创新模式,将基金投资与产业基地建设相结合,为企业提供资金、人才、市场等多方面支持,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